【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 http://xwzx.duhnw.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景散文 > 正文

【如云】李秋燕进城

来源: 情感文章网 时间:2019-11-04 18:31:11
凌晨已过,玻璃上结满厚厚的霜花,月光努力地穿透窗帘,影影绰绰照进屋里。爱人已入睡,李秋燕翻来覆去睡不着、、、、、、      一、 城市的气息    早晨,八点刚过,公交车驶过东大桥,在国土资源局门前停下。女售票员亮起大嗓门:“去市医院、大十字的,去凌钢、北桥子的,市政府、二中的在这里下车。”一部分去客运站和西窑菜市场那边的人坐在车里没动,其余的人们都在这里下车了,有的打出租,有的等环路。   李秋燕要去的华视眼镜店在大十字,距离这里大约十几分钟的路,所有的环路都从这里经过,可以把她带到华视眼镜店门前。可她不想坐车,她想溜达溜达,感受一下久违的城市气息。走出公交,一阵冷风袭来,她打了一个寒颤,裹紧羽绒服,系紧围巾,很快淹没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   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工业化城市, 东北面是一家著名的国有企业——L钢铁厂,高矮不等的烟囱直插云霄,理直气壮,处理过的废气依然像蘑菇云一样浑浊不清,淡黄色的气体肆无忌惮地在北边的天空盘旋扩散,蓝天仿佛是古老的神话,阳光穿透昏黄的气体,工厂、学校、医院和居民楼正在接受阳光的恩赐。城市的南边,瓦蓝瓦蓝的天空看不到一丝云的影子, 扎推的高层挤在大凌河的对岸,大多没有卖出去,未装修的楼房,满身黑洞,仿佛城市的心病。城市的空气pm2.5比李秋燕住的乡下不知道高出多少倍,城市的喧嚣让她平静的心躁动不安。伴随疾驰而过的车辆,一阵阵刺鼻的味道让她有点想吐的感觉,她往上拽一下口罩,只留两只眼睛在外边努力地看着前方的道路。两年前她没少从这条路上经过,早市上小贩的叫卖声犹在耳边回响,目睹了路边的拆建,感受城市现代化的气息,可她不属于这个城市。前几天的一场雪,北方的气温骤降,城市的高层建筑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裸露的身躯若不是有白雪的映衬,冬季的萧索一览无余。   李秋燕不会忘记,儿子小宝儿上高三那年她在市里陪读,每天早晨小宝儿上学后,她都要去早市和公园转一圈,然后再从这条路转回去,天天如此。城市发展的步伐总是很快,两年前低矮的黑楼几近消失,跨世纪的楼房,都是高层,电梯是富贵的象征。凌云寺的大门新喷的红油漆,好像还没干,又好像结了冰,早晨的太阳照在紧闭的红漆大门上有些刺眼。李秋燕也算是佛教弟子,可她从没进过凌云寺的大门,她觉得那里充满了神秘,好像还有点恐怖,为什么她也说不上来,可能与前几年的一庄案子有关吧,这些不是她该关心的事。   李秋燕今天要去华视眼镜店,配一副老花镜,很近她的眼睛越来越看不清东西了。她上中学时眼睛就近视,可她不愿意带镜子,这些年就这么将就过来了,她听人说近视眼的人,上了年纪就会好,但她没想到近视没减轻花眼的脚步提前来临,“看来这回逃不脱了。”她想着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前两年她还幻想着她能焕发第二次青春呢,怎么这么快就成了老花眼,她有点接受不了。她把目光从正在建筑的高层移开,她想如果这是自己的家该有多好,可她和丈夫都是工薪阶层,仅仅凭着每月微薄的一点工资,供两个孩子上大学,照顾双方老人,礼尚往来,吃喝拉撒,等等。她这个“财政部长”可谓两袖清风,甚至有点寒酸,在市里买楼房她还没有资格,想到这些她就伤心,打拼了大半辈子,连个像样的窝都没有,她不甘心。农村的房子保温不好,家里没有暖气,冬天特别冷,尤其是今年冬天自从立冬以来,天气一反夏秋干旱的常态,接二连三地下起了雪,这无疑让她原本保温就差的平房,雪上加霜。这几天气温骤降,她的手脚都冻出了红疙瘩。去年寒假,孩子回家过年,手也冻坏了,还得了重感冒,整夜整夜的咳嗽,让她揪心,今年孩子说,放假先不回家,家里太冷,她没说什么,她的眼泪已噙满眼眶,她想孩子就偷偷地抹眼泪,她觉得对不住孩子。      二、 在华视眼镜店里   前面红灯闪烁的地方是市中心,华视眼镜店地处十字路口,李秋燕刚到门口,一位秀气的小姑打开门,甜甜地问她。   “大姐,请问您要买镜子吗?您喜欢什么款式的?过来看一看。”   “有花镜吗?”李秋燕问小姑娘。   “有,您给谁买,多少度的?”小姑娘问道。   “不知道,没验过。”   “不知道度数,带着不合适,您得先弄清度数,才能帮您选一款。”小姑娘又说。   “能配花镜吗?”她问。   “能,不过比买要贵一二百块钱。”   李秋 燕也没问买一副花镜需要多少钱,就错误的认为,一副花镜只需花一二百块钱就能买到。于是她问小姑娘:“配一副花镜需要多长时间?”   “很快的,一小时左右吧。”小姑娘说。   “好,我配一副花镜。”李秋燕跟小姑娘说。   “您要配花镜?”小姑娘似乎很惊讶。“您这么年轻,带花镜?”   “哈哈,老了!年轻是你们的事了。”李秋燕笑着说。   “大姐,您看上去一点都不老,您脸上连个皱纹都看不见,怎么说老呢?”   小姑娘依然叫她大姐,说她还不老。李秋燕自己在心里也纳闷,她想:“我的青春期好像刚过,怎么就稀里糊涂地跑到老年人的队伍里了呢!”在单位,她说眼睛花了,同事们没有人相信,说她不老。甚至还有人开玩笑似地说她,怎么越来越年轻了,是不是要成精啊。她风趣地说:“这是秘密,不是成精,是成仙。”可是她怎么也想不出来她怎么就不知不觉地老了呢。在许多人都因为更年期而发愁的时候,她不去想那些事情,她自以为更年期与她无关,因为她的心态好。她还认为:只要心不老人就不会老。所以,在一些人为了延缓更年期或是为减轻更年期的痛苦折磨时,她还暗自庆幸,自己没有那么严重的更年期症状。因为她懂得调整自己的心情,她的大脑每天都在高速运转,单位、家里、网上、她有好多事要做,她不让自己的大脑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不让自己的每一个细胞停下来。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利用工作之余,帮亲戚干地里的农活,帮朋友管理企业。每天起早贪黑,有时甚至是后半夜才能睡觉,仍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让那些无所事事,沉浸在更年期的人们很是羡慕。那些人有的失眠,有的关节痛,有黑龙江羊癫疯治疗的专业医院的狂躁不安,爱发脾气。而她只是有时感到有点腰酸背痛,除此之外,并没有其它症状和特殊的不适应。可就在她还沾沾自喜的时候,她的记忆力和视力开始减退,然而她不想接受这个事实,一直不想戴镜子。今年由于过度劳累,燕儿的腿出了点问题,自行车不能骑了,秋后买了电动车上下班,她发现她不仅看不清道路,不足十米,她已经看不清她很亲近的人的脸是什么模样,这时不得不承认她真的老了。   “大姐,跟我到二楼验光。”小姑娘招呼她去二楼验光,打断了她的思绪。   秋燕在小姑娘的指引下来到二楼。“张师傅,这位大姐要配花镜,给她验下光。”小姑娘把李秋燕交给了验光师又去了一楼。   “大姐,您多大岁数?”张师傅问李秋燕。   “五十多了。”李秋燕不知道她的年龄与配花镜是否有关,但还是如实地回答。   “看您不像五十多,像三十多!”张师傅说。张师傅是位年轻的小伙子,个子不高,瘦瘦的,鼻子上架着一副近视镜,也许是因为整天呆在楼里,缺少光合作用吧,面色里少了几分年轻人应有的血色。看上去老实巴交的,还挺幽默。   “大姐,以前带过花镜吗?”   “没有。”   “眼睛有没有散光?”   “不知道,没验过。”   “以前近视,不太厉害,一直没戴过镜子。”她又补充一句。   “去医院检查过吗,是不是疾病造成的?”   “不是,什么病也没有。”    “现在都是什么症状?”张师傅看起来还挺认真,不像验光师,到更像一位眼科医生。   “远了,近了,都看不清东西;迎风流泪,眼睛干。”李秋燕一连串说了这些,不知道张师傅听懂没听懂。   “大姐,先验个散光吧,看碍不碍事。”   李秋燕坐在验光机前开始验光,验完散光,又坐到另一台验光机前验眼花的程度。张师傅一边给她验光,一边跟她拉家常,原来这位小张师傅的家也在乡下,和她所在的乡镇是邻乡。小张师傅说回家路过她教书的学校,还说她们的学校很有名,在央视和辽视都看到过。小张师傅又向李秋燕请教了如何教育孩子,然后又说了市里有些学校的一些事情,当然是个别学校教师收受家长贿赂,违背职业道德,不负责任之类的事情。听完后小张师傅的话,她告诉张师傅:”我们学校的老师都认真负责,一视同仁,没有发生过这类事。"唠嗑的过程中她知道这位张师傅刚刚三十出头,年纪不大,还是超前意识一族的,已经有两个孩子,经济上不太宽裕,所以家一直在农村。妻子在家照顾孩子,他赚钱养家糊口。   综合验光的结果,小张师傅对她:“李老师,您的散光不碍事,花的程度,左眼是100度,右眼是126度。您先试戴一下测试镜,上下楼走走,看合适不合适,如果您适应,十分钟之后就给您做镜子。”   “好吧,辛苦了,张师傅。”说着她站起身先在二楼看看墙上、大厅的柱子上贴的怎样保护眼睛的小常识,边看边调整距离,看完二楼又向一楼走去。   “李老师,您慢点下楼,开始戴上会头晕,别摔着您。”张师傅怕她不适应,及时提醒她。张师傅这么一提醒,李秋燕还真感觉有点晕,她扶着楼梯的扶手,小心地走下楼梯。   “小崔,顾客试戴,你领她走走。”刚才那位小姑娘冲着坐在对面柜台前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说。   “不用,我随便看看。”李秋燕说。   一楼的柜台里是各种各样的眼镜,她把目光落在价位的标签上,字很小,她想验证眼镜的效果。   楼内基本适应,没有头晕的感觉了,她打开门,想看看外边的路清不清楚,小姑娘赶紧追了出来:“大姐您回屋看吧!”   “哦,我想看看外边的路。”   “能看清楚吗?”   “能!”   “那您回去吧,外边冷,您别感冒了,您可以站在玻璃窗前看外边的路。”   盛情难却,李秋燕回到屋里,心里很佩服华视眼镜店的服务态度。她站在玻璃窗前看着外边平坦宽阔的公路。华视眼镜店,正好位于市中心黄金地段,处在十字路口,人流车流不断,这就是商业者的头脑,交通发达,人流密集的地方才能赚大钱。隔一条马路,眼镜店的前面正对着商业大厦,华麟百货大楼;眼镜店左边对着的是德兰公司百货大楼,大楼前站立着摆地摊的小贩和散发各种小广告的人。小摊主们不放过每一位从这里路过的人,也不管这些过客是否驻足,是否买她们的东西,及时上前介绍自己的小吃、农产品或日常生活用品。散发小广告的人,也及时将手里的卡、书或报纸递给过路人,或塞进停在楼下的车筐里,有的还把报纸夹在自行车的后架上。   “城市总是那么拥挤,而我生活的乡下又是那么清净。”看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她心里感叹到。她又的想起了儿子高三那年,为了给儿子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她来市里陪读,为了孩子她舍得花钱,她没去与人合租廉价的低矮阴暗的小平房,就在华视眼镜店南面租了两室一厅的楼房。当时儿子所在的一中正准备迁往新校址,她租的楼房无论儿子在新校址沈阳看癫痫去哪些医院好?还是老校址都适合,而且两家老人来了也有住的地儿。她总是把事情考虑的那么周到,做得那么细致。她在这个城市过了一年真正的城市生活,房子虽然是租的,住着倒也舒服。每天早市,公园,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听着城市的节奏;每天晚上,她也去和那些大妈们一起去跳广场舞,五一时还参加了市里的比赛,每当有人提起那段日子至今难忘的日子,她还是按耐不住的激动。第二年儿子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大学,她也结束了短暂繁华的城市生活。她的家在农村,她的工作在农村,她的父母也在农村,城市的天空再大,没有她的一席之地,她不过是这个城市的一位过客,不同的是她多停留了几天而已。临走那天早晨,天空下起了小雨,她收拾好东西,想想要回农村的那一刻,虽然是回到属于她自己的家,但真的要离开,邻居们都出来送她,她的眼睛还是湿润了,她对这个城市,对这里的人已经产生了感情,有点舍不得,舍不得离开这里……   如今儿子大学哈尔滨治疗癫痫病正规医院有哪些快毕业了,她的黑发里已经藏不住根根外露的银丝,在穿梭的时光里,时光老人没有偏爱她一分一毫,她就这样慢慢的老了。李秋燕想着觉得自己有点可笑,在单位同事们说她年轻的时候,她还自以为是地说:“我正在焕发第二次青春!”没想到,这第二次青春的火苗,烧得如此剧烈,没烤伤她的心,没烤焦她的脸,却烤糊了她的记忆力,烤干了她的眼睛!还不忘将她的黑发,燃出了白灰!她在想:“我是不是从大姐升级成大妈,然后再到奶奶呢?我就这么老了吗?我怎么这么快就老了呢?我还没来得及轰轰烈烈,就要无声无息吗?我不甘心!”她的表情开始严肃甚至有点难看。   “李老师,您还适应吧?” 共 11609 字 3 页 首页123下一页尾页 转到页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