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些季节较显冗长,如盛夏与寒冬。有些季节,总感到经不住风雨、等待,甚至稍纵即逝,如丽春与爽秋。
迎来桃红杏白、梨花清明,即便因事而辜负了,尚有一池碧荷、满目杨柳接续。而倘若与枫红菊黄擦肩而过,前面惟有冷峭之景、落寞之冬了。
入深秋,我婉拒邀请、暂停敲键,去红螺寺听秋……
面对红螺山,进入红螺寺。我深知醉心画面会进入视野。崖谷上下绯红的黄栌、山门周边苍翠的松竹、佛殿前后明黄的银杏,连同花房内五彩缤纷的名菊……始建东晋、历经磨难、多次毁损多次修葺的净土道场,在诗词的气韵中静立着。
然而,在瑟瑟秋风中,我不想寻书阅文,去钩沉史话,不想追溯千年名刹的奇闻轶事,不想让绿植丰茂、秋色斑斓化作唐宋诗篇,更不愿让好奇心缭乱拜寺的意境。在这座北方建寺年代很悠久的寺院,我只想静下心来,闭目听秋……
首先,入寺听竹。山门周边蜿蜒曲径内,那片长势、数量、面积皆为京城之很的竹林,为元代云山禅师培植。
此时,我萌发一个想法——春、夏、冬观竹,莫如秋后听竹。清明时节,百花绚烂,春潮带雨,莺啼燕舞,总感到心不在焉。七月流火,蝉鸣蛙鸣、蚊虫萦绕,时有疾风暴雨,总感到难以静心。腊月寒冽,一片萧索,朔风强劲,或遇雪压竹林,总感到一片茫然。惟有在深秋时段,面对以坚毅之态、守望之情傲视寒冬的竹丛,静聆其“心语”,感思其禅意,方显旷达与超然。在徐徐清风中,天高云淡下,我坚信古竹内核的一片灵性。
在竹林间,我微闭双目伫立着,细听山拥竹、风穿竹、鸟栖竹的轻灵声韵。无意间,听到了竹林之间轻声叙述《怀柔县志》中“御竹林”的那段往事……
它们说,当年康熙帝在红螺寺降香,正值深秋。其实这好理解,若在春时,山寺间杜鹃艳丽、桃李鲜明;若在夏季,一泓碧池、荷香四溢。深秋季节,红螺醒目。果真如此,目光敏锐、擅长品味的一代明君,怎会让视点集中于数百杆翠竹之上?遥想当日,环指竹林叹赏,下旨清点株数,留言重点保护竹林的盛世君主,不知是否料到,经历数百个寒暑之后,当年的613杆翠竹,现已拥有百万杆之多,漫漫如“摇翠之海”,竹林之景观,早已被往来者称为“御竹”。善哉!善哉!
深秋,在名山古刹静品竹韵,或是疏落竹影摇曳的节拍,或是一池秋水倒映的韵致,或是淡云悠远折射的空灵,或是常翠枝叶蕴蓄的禅意……四周很静,是风动?是竹动?是心动?终究要看慧根深浅、领悟多少?
我恍然感知,这片四季常翠、俗称“玉镶金”的黄槽京竹,在古刹梵呗的感召下,默默地悟证着人间的因果。
在曲径竹丛间宁静一时,我便拾阶而上,向梵音悠悠、佛殿聚集的中院走去。入院、整衣、请香、礼拜,在大雄宝殿前,迎风而立,摒除欲念,涤荡心尘,默念佛号……
礼佛之后,我环顾四周,“听秋”的意念再次萌发。但见大雄宝殿两侧千年银杏叶如淡金、枝叶繁茂,与袈裟明黄色相近的树冠,在缕缕秋风中摇曳生姿,与红色门窗的佛殿、蓝色通透的秋空、深褐色香炉、银白色石阶以及黑底金子匾额、楹联,形成了鲜丽之景。忽来一阵清风,席卷上扬的银杏叶纷繁如蝶舞,在信众、游客身上悄然滑落,一如金色勋章……
我伫立寺院一隅,再次微闭双目,感知萦回禅风的秋韵,似乎听到,这座北京年代很为悠久的寺院,一代代著名禅师的语句,在耳边回响着。金代,皇室很高*的大圣安寺住持——佛觉禅师,在此住持并讲学;元代,皇家高级顾问兼荣禄大夫大司空——云山禅师在此说竹论法;清代,精修禅宗、净土宗的际醒大师,在此住持,每日念10万声弥陀法号;光绪年间,净土宗第十三代印光大师来此,想信众讲经……
试想当年,远山黄栌枫叶如诗、秋景如画,寺内黄叶飘飞、秋阳朗照。与红螺寺结缘的大善知识,向弟子、居士播扬佛法、启迪禅悟。佛殿摇摆的风铃、起伏如潮的诵念、远空归雁的啼鸣、晨钟暮鼓的缥缈……共同组合成了一曲曲空灵的禅音。
晚秋天短,不觉已是斜阳夕照。我走出中院,向后山慢行,忽觉一缕花香随风飘至。对照季节、依据经验,我认定是菊花吐艳。于是,循着菊香,来到红螺寺菊展之地。
走入花房,眼前一亮,红螺寺景区员工正在辛苦栽培着供游人观赏的名菊,有数千盆。有经典品种墨魁、绿云、国华冲天、人面桃花、金边绿衣、蕊珠宫等。或橙黄、或淡紫、或葱绿、或嫣红、或乳白、或混搭色彩……各呈丽姿,清香四溢。陶醉之余,不知人在菊中还是菊在人中……
在千年古刹赏菊,我一改近距离拍照、凝视、深嗅等习惯,伫立一隅,闭目调息,静静地聆听这千年古刹中的名菊心声……
名菊在述说着,古刹与名菊,在多地早已结缘了,每年都吸引众多赏读者。北京阐福寺的大型菊展、乐山乌尤寺山上山下的名菊景观、开封大相国寺的菊花盆景……名菊互述到此,自信满满。她们之中,有花在提问:“我们作为凌霜抗寒之花,常伴青灯黄卷、晨钟暮鼓、木鱼声声,是否也有所觉悟、随之升华?”
面对名菊、观者,我忽想起了广东潮州市佛协副秘书长、潮州佛母寺住持、禅净密兼修的圣空法师的一段讲述……
法师说,一座古村的寺院,有高德老僧。那日,偶得几株名菊,于是精心栽培,不久禅院满目锦绣、清香扑鼻。继而,一位村民向老僧提出要些菊花回家培植,老僧欣然应允,挖出几株较为粗壮的菊花相赠。日后,全村村民纷纷前来向老僧索菊,致使寺院菊景消失了。小和尚对此不解,认为很初的热情,换来空空如也,岂不可惜?老僧微笑着告诉弟子,今日寺内无菊,明日寺外村中会随处赏菊、花香四溢,缕缕清芳会盈满寺院的,小和尚立即领悟了。
走出菊屋,走出古刹,回程途中朗空悠云。回望掩映于炫彩秋叶中的红螺寺,又想起了寺中竹香园的一副楹联:古木庭院留客醉,竹林宴饮伴花香。
哈尔滨哪家医院治疗癫痫病靠谱郑州患上癫痫后该怎么选择哈尔滨癫痫病医院哪些